我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新的城市开发建设和运营模式,它不仅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生态治理的理念,同时也需要一系列规划,制度和政策保障生态理念的执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全社会投入以及长期的维护和升级。就雨水回收系统具体来讲,我们需要通过评估分析来回答以下问题:
1. 一个城市需要建设多少的雨水回收系统,在哪建设,才能实现吸收70%降雨的目标?
2. 建设这些雨水回收基础设施需要多少的资金投入?可投入的政府资金是多少?缺口是多少?
3. 城市新建和改建项目需要有雨水回收系统的标准吗?标准应该如何设置?
4. 城市需要收取雨水回收利用的费用吗?对谁收取?收费标准如何制定?
5. 根据目前不同雨洪设施的造价,一个开发商如需在10年内收回投入,他从雨水回收利用的设施上每年需获得的收益是多少?这些收益从哪里来?
6. 城市政府可以开展哪些雨水回收利用建设补贴项目?补贴多少?
7. 城市适合开展异地滞留抵扣吗?异地抵扣还能实现吸收70%的降雨目标吗?
8.城市是否足够的雨水回收利用的需求,并建立雨水回收利用信用市场吗?
当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城市的雨水回用建设和长期维护了。
"